Author: wendyemedia

未來你或許能在家 3D 列印 OLED

裝置上的螢幕壞了要修?與其送回原廠或是購買替換件,不如就自己製作新的面板吧!這樣的想法或許在未來就將變為可能,因為來自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的研究者們,已經成功在單純利用 3D 列印機(和相關材料)的前提下成功做出了柔性 OLED 螢幕。他們採用了兩種 3D 列印方法來製作螢幕所需的 6 個層面,其中電極層、封裝層、絕緣層和互連層是透過擠壓列印來完成,而兩個活性層面則是在室溫下噴製得來。 實際上在此之前也有人嘗試過以 3D 列印來打造顯示面板,但結果要麼就是存在亮度均勻性的問題,要麼就是必須融合 3D 列印以外的技術(旋塗、熱蒸發等等)來加入特定組件。目前雙城大學團隊做出的原型產品雖然只有 64 畫素、1.5 英寸寬(以 1080p 螢幕為例,會需要超過 200 萬畫素),而且在亮度上也還不盡人意,但這套方法的確是有發展潛力的,也正因為次它或許會成為日後用戶自己製作顯示組件的基礎。 當然,除了技術的演進外,3D 列印機的成本也是普及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雙城大學所用的這套訂製方案,價值幾乎等同於一輛 Tesla Model S。具備同樣機能的產品要變得能讓普通人接受,估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   source from...

Read More

雙尺寸、雙旗艦Xiaomi 12系列亮相,加碼公布入門款Xiaomi 12X

在日前預告後,小米終於揭曉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處理器的Xiaomi 12系列,分別推出採6.28吋的Xiaomi 12,以及採6.73吋設計的Xiaomi 12 Pro,另外則是推出採用Snapdragon 870處理器,並且定位入門旗艦的Xiaomi 12X。 Xiaomi 12採用180公克、8.16mm厚度設計,背蓋則提供玻璃與皮革兩種材質,而Xiaomi 12 Pro重量則在204公克,厚度則與Xiaomi 12相同,配色則均提供黑色、藍色、紫色,以及採用皮革材質的綠色款式。 面板部分,Xiaomi 12採用TCL旗下華星光電提供的Full HD+解析度AMOLED螢幕,亮度可達1100 nits,支援120HZ畫面更新率等規格,而Xiaomi 12 Pro則採用三星提供、支援第二代LTPO技術的E5等級AMOLED螢幕,最高亮度可達1500 nits,同樣支援最高120Hz畫面更新率,解析度則對應2K規格。 兩款手機均採用中央置頂設計的開孔鏡頭,對應3200萬畫素規格。而Xiaomi 12的主鏡頭採用Sony IMX766感光元件、對應5000萬畫素的廣角鏡頭,搭配1300萬畫素超廣角鏡頭,以及50mm長焦鏡頭,至於Xiaomi 12 Pro則率先採用Sony IMX707感光元件,同樣對應5000萬畫素,但感光元件面積增加至1/1.28吋,另外則採用三星提供ISOCELL JN1感光元件設計的超廣角及2倍光學變焦鏡頭。 另外,對焦部分則採用源自小米四足機器人CyberDog搭載的CyberFocus萬物追焦技術,藉此對應更快對焦速度。     電池方面,Xiaomi 12以鈷酸鋰材質打造4500mAh容量電池,可在高密度下維持低溫充電,在有線及無線快充情況下,分別可對應67W與50W充電效率,並且支援10W反向無線充電。而Xiaomi 12 Pro則採用小米自製晶片澎湃P1,藉此在相同容積、充電規格放入容量更大的電池,因此也讓電池容量增加至4600mAh,支援120W有線快充、50W無線快充,以及10W反向無線充電,更可相容QC4.0、QC3.0、PD3.0等充電協議。 除了Xiaomi 12與Xiaomi 12 Pro,小米此次也同步揭曉定位入門旗艦的Xiaomi 12X,基本上可視為簡化版本的Xiaomi 12,不僅將處理器更換,同時更去除相機攝影運算功能與無線充電設計。 而此次推出的新機均換上先前預告的MIUI 13,其中加入諸多穩定性改善,以及臉部識別驗證保護,另外也加入拍攝證件時自動加上浮水印,以及防電話詐騙等功能,並且增加全新MiSans字型。至於對應平板使用部分,更讓多款app在平板使用情境以最佳化形式運作,另外也加入可讓app內容能在手機、平板、PC、手錶之間連動使用的妙享中心。 Xiaomi 12預計從即日起開放中國市場預購,預計在12月31日正式出貨,提供8GB、12GB記憶體,以及128GB或256GB儲存容量版本,建議售價則從人民幣3699元起跳,而Xiaomi 12 Pro建議售價則從4699元起跳,開放預購與上市時間跟Xiaomi 12一樣,記憶體與儲存容量配置規格也採相同設計。而Xiaomi 12X同樣也從即日起開放預購,建議售價則是從人民幣3199元起跳。   source from https://mashdigi.com/...

Read More

macOS Monterey 12.1 正式版釋出

2021 年 12 月 14 日凌晨,Apple 面向所有使用者推送了 macOS Monterey 12.1 正式版,版本號為 21C52。主要是修復了一些錯誤和新增了部分功能,詳情如下。 1. macOS Monterey 12.1 更新內容 1.1 新增:同播同享 「同播同享」是在 FaceTime 中共享同步體驗的全新方式,可將 Apple TV App、Apple Music,以及其他受支援的 App 內容共享 共享控制專案讓所有人都可以暫停、播放、迴帶或快轉 智慧型音量會在你或你的朋友說話時自動降低電影、電視節目或歌曲的音量 螢幕共享可讓 FaceTime 通話中的所有人檢視相片、瀏覽網頁或互相幫助 1.2 新增:Apple Music 語音點播計劃 Apple Music 語音點播計劃是一項全新的訂閱方案,讓你使用 Siri 在 Apple Music 中取用所有歌曲、播放列表和電臺 「只需詢問 Siri」會根據你的聆聽記錄以及喜歡或不喜歡的內容建議音樂 「再次播放」可讓你取用最近播放過的音樂列表 1.3 相片 重新設計的「回憶」具備全新互動介面、全新動畫和過場風格,以及多重影像拼貼 新的「回憶」型別包括更多國際節日、兒童主題的回憶、趨勢記錄以及改進的寵物回憶。 1.4 Apple ID 「數碼遺產」讓你指定某人作為「遺產聯絡人」,讓其可以在你身故後取用你的 iCloud 帳戶和個人資料 1.5 TV App 商店分頁讓你在同一地方瀏覽、購買和租借電影 1.6 iCloud iCloud+ 訂閱者現可以在「郵件」App 中使用「隱藏我的電郵」來製作獨有、隨機的電郵地址 「股市」可讓你檢視股票的貨幣,並在檢視圖表時檢視年初至今的表現 「提醒事項」和「備忘錄」現可讓你刪除或重新命名標籤 1.7 此版本也包括 Mac 的錯誤修正: 從「相片」相簿選擇相片後,「桌面與螢幕保護程式」可能顯示為空白 從「相片」相簿選擇相片後,「桌面與螢幕保護程式」可能顯示為空白 外接顯示器在使用 Thunderbolt 或 USB-C 連線時可能無法為部份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電腦充電 YouTube.com 上的 HDR 影片播放可能會導致 2021 年款 MacBook Pro 電腦出現異常 2021 年款 MacBook Pro...

Read More

8GB 記憶體、i5 處理器就很夠用!《紐時》《CNN》公布今年最佳筆電榜單

《紐約時報》、《CNN》兩大外媒稍早公布了自家的 2021 年度筆記型電腦榜單,兩家皆有志一同,挑選了 Dell 的「XPS 13」為 Windows 筆電陣營的第一名,並將其評為對多數用戶來說最好的筆電。 原因方面,兩大外媒皆認為「XPS 13」擁有出色的鍵盤,便攜的設計,同時有優秀的螢幕和 12.5 小時電池續航,另外也有特別的、近乎無邊框的設計,外型頗有特色。若用戶有預算,亦有 4K 解析度版本可選。 但《紐時》及《CNN》也建議,因其入門款式僅採用 Intel 第 11 代的 Tiger-Lake i3 處理器,建議還是多花錢購買 i5 的版本;《紐時》也指出,對多數用戶來說,8GB 記憶體搭配 256 SSD 便足夠了,也不必特別入手 4K 螢幕型號,如此一來的花費,約是 1,099 美元,約合台幣 3 萬。 不過,《紐時》及《CNN》也認為 Dell XPS 13 的定價,在 Ultrabook 中相對高一些,如果喜歡玩遊戲,XPS 13 也非最佳選擇。而對台灣用戶來說,Dell XPS 13 的定價相比國外市場高出一大截,目前也處於斷貨狀態,可能是其主要缺點。   《紐時》並推薦,若有專業需求,則可改選 Dell XPS 15,選搭 Intel i7-10750H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1650 Ti 獨立顯卡,以及 16GB 記憶體搭配512GB SSD。 至於對蘋果用戶來說,《紐時》及《CNN》則一致認為 2020 年款的 MacBook Air,是果粉們的最佳筆電選擇,原因包括適合寫作者、通勤的上班族或大學生,擁有比絕大多數筆電更好的效能、更好的續航力,足以應付一部份的創意工作需求,且整體來說也相當安靜節能,系統操作也很流暢。 《紐時》則稱,整體來說新款 MacBook Air 用入門款的 8GB 記憶體已足夠,不需支付蘋果昂貴的記憶體升級費用。 至於有遊戲需求的用戶,《紐時》則推薦華碩的 TUF Gaming A15,主因其定價便宜又有足夠的效能,但需要注意其有散熱問題,而《CNN》則建議想玩遊戲還是選華碩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Edition 較佳,認為這款遊戲筆電是效能、續航和功能性的最佳組合,但其定價則略高一些。 針對有二合一需求、想同時體驗平板及電腦功能的用戶,《紐時》則推薦可以選 HP 的 Spectre x360 13,而《CNN》則選了微軟自家的 Surface Pro 8。   source from...

Read More

區塊鏈、NFT當道!崛起中的「Web 3.0」將顛覆網路世界?

人們經歷的網路世界,已從最初僅單方面提供資訊內容的Web 1.0,轉變為由互動性社群網路主導的Web 2.0,如今則正在掀起一波革命,準備迎來下一代網路──Web 3.0。Web 3.0搭著什麼新科技浪潮崛起?未來又將如何顛覆網路世界?哪些龍頭會取代社群媒體? Web 3.0有什麼特色? 根據《NPR》報導,Web 3.0是未來去中心化的網路世界,近年搭上區塊鏈技術浪潮,逐漸成為主流,同時也將會是驅動元宇宙的基礎建設技術。 投資網站Investopedia指出,Web 3.0包含幾項重要特徵:可驗證性(Verifiable)、去信任化(Trustless)、不經許可(Permissionless)、AI與機器學習、連通性與無所不在。 而在這個去中心化的網路系統中,「區塊鏈」將作為重要的技術基礎,所有鏈上的數據將記錄在分散式帳本中,身份可以被驗證,數據還具有抵抗審查的特性,讓每個用戶都可以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不需要被其他平台、企業追蹤,其中Web 3.0最代表性的的應用範疇包括NFT、DeFi、代幣經濟。 這些領域都在用Web 3.0,未來會有什麼改變? Web 3.0雖然還是很新的詞彙,但相關領域的應用已經愈來愈普及。根據加密數據網站DappRadar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8700個運作中的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包含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遊戲等。 舉例來說,社群媒體巨頭推特(Twitter)正開發「藍天」(BlueSky)計畫,積極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媒體版本;遊戲大廠Ubisoft也宣布,將推出NFT平台Quartz,讓玩家用NFT來交易遊戲道具。 另外也有很多新興的創作者平台冒出頭,像是LINE新成立的「LINE NEXT」,即專注於創新技術並擴大發展全球NFT生態圈,打造全新、易於操作的NFT交易平台,讓全球的企業與創作者發展生態圈,使一般用戶交易NFT更便利,NFT音樂平台OurSong、Royal也正在茁壯,反映了去中心化技術,催生出多采多姿的創作者經濟時代。 而在資料的使用上,預期未來也將因Web 3.0而出現重大改變。紐約大學未來網路教授德萊赫斯特(Mat Dryhurst)表示,過去因為每個社群、網路平台政策的不同,形成資料的「walled garden」(高牆花園),使得用戶雖然是自身數據資料的擁有者,卻無法完全掌握它,無法隨心所欲的轉移。未來資料可以放在區塊鏈上,用戶將有機會真正擁有自己的資料,且可以帶這些資料至任何網站。 由此可見,現在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社群媒體、遊戲再到食衣住行,都能夠結合在Web 3.0中;而對於企業來說,去中心化不僅可以降低中間溝通成本、簡化流程,讓業務更有效率、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區塊鏈建構高標準的加密安全技術,也讓資安縝密程度再升級。 不過也因為Web 3.0是新的系統,目前尚缺乏相關法規規範,有不少網路假訊息、犯罪,甚至洗錢等隱憂。未來將怎麼善用新世代網路的優勢,最大化的降低風險,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source fr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