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17

2018 年起,YouTube 將不再支持 30 秒強制廣告,你怎麼看?

面對 Facebook 在視頻廣告上的頻頻發力,YouTube 怕了麼? 今天,Google 官方宣稱,從 2018 年開始,旗下視頻網站 YouTube 將不再支持無法跳過的30秒強制廣告,這一舉措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集中精力發展有利於用戶和廣告主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 此次取消的只是視頻前貼片廣告中 30 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20 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和 6 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將繼續存在,這也從側面反映出 Google 視頻服務廣告模式的調整方向:重點發展時間更短、互動性更強的廣告。 每個硬幣都有兩面。縮短用戶強制觀看廣告的時間,對用戶來說這是利好的消息,但是對廣告主來說,這則消息可能就沒那麼樂觀了,這意味著廣告主在 YouTube 少了一個廣告投放方式。即便這樣,廣告主也不用太過於傷心,因為這項政策到 2018 年才會正式實施,廣告主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調整,此外,除了這種廣告形式,廣告主在 YouTube 上還有多種其他的廣告類型可以選擇。 除了上文提及的不可跳過的廣告形式,YouTube 還有一類可跳過的廣告形式,這種可跳過的廣告形式是 YouTube 在 2010 年推出 TrueView 廣告形式,視頻觀眾可以在廣告播放5秒後選擇“跳過(Skip)”廣告,直接觀看視頻內容。廣告主只為觀看超過30秒的消費者買單,不必為那些選擇跳過的觀眾支付廣告投放費。 TrueView 是 YouTube 首先推出的廣告形式,是目前國外最受歡迎的廣告形式,也是廣告主在 YouTube 上更樂意使用的廣告推廣形式。目前,YouTube 平臺上 80% 以上的廣告位都是 TrueView 廣告。因此,此次取消的30 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只占很少份額的廣告位。 當然, YouTube 的廣告形式並不僅限於此,上文介紹的可跳過和不可跳過廣告主要是指 YouTube 的視頻前貼片廣告位,除此之外,YouTube 還有搜索廣告、展示廣告、視頻內重疊式廣告等形式,本文不再詳述。 有分析人士稱,YouTube 此項舉動也是面對移動端視頻數量日益增長現狀的調整,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選擇視頻廣告進行品牌推廣,取消較長的不可跳過的廣告有利於 YouTube 搶佔移動端視頻市場份額。 在視頻廣告行業,YouTube 目前強勁對手是 Facebook。近兩年來,Facebook 開始發力視頻廣告,雖然 YouTube 曾多次面對媒體說 Facebook 對其構不成威脅,但是 Facebook 強大的用戶群體卻不容 YouTube 忽視,從 YouTube 這次在視頻廣告形式上的調整就可以窺見一斑。 在中國,對待視頻廣告有兩種主要形式:長達1-2分鐘的強制性廣告;付費會員免廣告。面對 YouTube 的這種做法,國內的視頻廣告平臺會怎麼看呢?作為用戶,你又會怎麼看呢?   sourece from 36kr.com...

Read More

蘋果轉向推出數字和區域廣告活動

據行業雜誌《廣告週刊》(Adweek)報導,蘋果公司現在已開始向區域為重點的數字和社交媒體活動轉變,並遠離針對全球市場的更廣泛的以電視為重點的活動,這也導致其長期全球廣告合作夥伴TBWA\Media Arts Lab裁員並進行整合重組。 據悉,裁員對該公司的翻譯和廣告文案團隊影響最大。目前該公司尚未披露裁員的具體人數,但據稱該公司將在TBWA的洛杉磯總部和其他辦事處進行裁員。 然而,該報告也指出,TBWA擴大了其他部門,最明顯的數字和社交媒體部門。該機構表示,其新的運營模式將允許它“跟上人們使用媒體和內容的方式”,其中會越來越多地涉及到Instagram、Snapchat、Facebook和YouTube等平臺。 該公司一位發言人在接受《廣告週刊》採訪時表示:“TBWA\Media Arts Lab正在重組並引入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以跟上人們使用媒體和內容的方式。 這將導致公司在數字、社交媒體、數據分析、內容創建和更加多樣化的戰略技能等領域進行進一步投資。 我們還將與OMD的媒體合作夥伴更好地整合。” 蘋果最新的一個“區域化”作品是 “Meu Bloco na Rua”。這部以巴西狂歡節為背景的廣告旨在宣傳iPhone 7 Plus的肖像模式。 蘋果還在YouTube上分享了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友好型”的15秒廣告,例如iPhone、Apple Watch和AirPods等產品。就在兩天前,蘋果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廣告來介紹iPad Pro的優勢。   source...

Read More

瘋狂的VR內容風口:電影賠,直播火,廣告最賺錢!

2016年,VR視頻火了。天後在玩,春晚也在玩。 互動視界、花椒直播VR、靈龍文化、小花秀VR、熱波科技、七維科技、微鯨VR、騰訊VR、蘭亭數字、嵐鋒創視、天舍文化、數字王國、幻維數碼、Jaunt中國……從VR直播到VR影視,各類融資並購產品落地消息曾不出窮,金額從數百到數千萬元不等。而這僅僅是國內選手,還不包括Youtube VR、獲得8000萬美元B輪的NextVR、以及被英特爾收購的Voke等等。   然而,明明都是VR,直播與影視交出的成績單卻截然不同。在VR直播儼然快要成為演唱會標準配置的當下,VR影視卻一腳踏進了成本極高的砸錢深坑裏。參與了春晚VR直播的蘭亭數字公司聯合創始人莊繼順曾經表示過,2016年蘭亭數字的VR影視業務比預期差了50%以上,他說,去年VR直播已經可以做到投入產出平衡,而VR影視投入產出的比例是最低的。 VR直播的火——為直播買單?還是為VR買單? 2016年互聯網行業不得不提的火爆事件便是無數直播平臺的興起,而2016年VR直播的火爆,很大程度上跟直播本身的火爆有關,VR技術更像是錦上添花。以明星演唱會為例,很多粉絲是在為明星、為IP買單,並不是為VR買單。 不過跟其他VR內容變現手段來比,VR直播交出的成績單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從2014年11月開始,李宇春、鹿晗、譚維維、Coldplay、Paul McCartney等都陸續推出了演唱會的VR版本。隨著VR演唱會直播這一概念的日漸升溫,最終的現象級爆發則當屬2016年年底的王菲“幻樂一場”VR演唱會。這次VR演唱會直播由數字王國進行技術支持,由騰訊VR與微鯨VR進行平臺分發。騰訊沒有給出具體VR觀看人數,但在演唱會剛剛開始時,播放頁面顯示VR觀眾人數超過了600萬;而微鯨VR則是直接給出了8.8萬人線上觀看的總數據。 最為關鍵的是,本次VR直播採用了收費方式,30元一票,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次商業變現VR演唱會直播。而首次嘗試VR演唱會直播收費的是騰訊VR於2015年10月時VR直播的BigBang的澳門演唱會,12萬人參與觀看。 雖然現在的VR直播還是以明星演唱會、大型綜藝節目、頒獎典禮+紅地毯這類的企業主導型直播為主,還沒有發展到普通直播的“全民UCG”模式;但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消費級360全景相機,比如insta360、理光、完美幻境等等,有的十分迷你,可以直接裝在手機上,由於直播主從普通直播升級到VR直播的邊際成本較低,因而隨著全景相機與VR終端的進一步普及,想像空間還是很大的。不過微鯨VR CEO馬凱認為,C端爆發仍舊需要時間積累,短期來說還是體育VR直播、泛娛樂VR直播一類的垂直領域將會更有優勢。 VR直播更偏重於直播的及時性,不追求情節設計與後期的高製作,具有低成本、輕內容、易實現等特點,但與此同時,VR直播比傳統直播對帶寬、編碼、壓縮、傳輸的要求更高,如果要保證較好的VR觀看體驗,單用戶的帶寬需求會是傳統視頻的10倍左右。 VR影視影視的坑——“深,深到爬不出來的那種”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段有橋曾經這樣說過,VR視頻光是前期拍攝成本都比普通視頻高好多倍,再加上後期的縫合、效果處理、CG特效,開發成本以指數增加。 莊繼順也表示,本打算在2016年推出的VR長劇《Sister》被迫延期到2017年上半年,“結果掉進了360°3D的研發和製作坑”、“技術太新太新。硬體不成熟,軟體也不成熟。” 那麼VR影視的製作成本到底有多高?一則數據可以說明:2015年,穀歌ATAP團隊曾經推出過一部VR影片《HELP》。這部影片由《速度與激情》系列導演Justin Lin執導,講述了外星人對洛杉磯發起的一次攻擊。影片由81位後期,耗時13個月,燒光了500萬美元(超過3000萬人民幣)才最終完成,然而總時長卻只有——5分鐘。這也就意味著一秒鐘的成本超過了10萬元人民幣,一眨眼就錯過了幾十萬。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拍攝使用的並非是專業VR攝像機,而是穀歌ATAP團隊採用四臺Red EPIC Dragon(紅龍)攝像機搭配佳能廣角鏡頭DIY而成的拍攝系統。目前市面上的360全景攝像機並不少,但是能夠達到影視製作水準的全景相機卻屈指可數,其中有業內熟悉的Jaunt ONE、數字王國的Kronos和Zeus、諾基亞的OZO等。現在許多VR影視製作與直播平臺仍在採用多臺GoPro/紅龍攝像機拼搭出的DIY拍攝系統,如NextVR和騰訊VR。 在這方面,擁有高集成度拍攝設備與縫合手段的公司的優勢會較為凸顯。微鯨VR曾經推出過VR紀錄片《極地》,馬凱這樣說,“拍攝VR電影我們有優勢是投資了Jaunt,可以有最好的VR相機。成本如果是實拍類的,和傳統內容差別不大,只是多一些後期成本。不過VR影視內容的製作週期長,需要懂VR技術和影視的專業人員,開發適合VR表現形式的劇本、美術等。就像3D電影,技術和人才完善後出現了很好的發展。” 現有VR視頻拍攝的軟體和硬體集成度都很低,而失去了二維視頻的鏡頭控制,從導演到演員都在摸索著如何引導觀眾視線,在VR裏講故事。傳統拍攝手法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進步,積累了成千上萬部影片的拍攝才發展到如今的成熟階段,現在忽然全部打破,所有專家名導回歸零點,摸索前行。 影視類視頻大概是如今VR內容最為緊缺的一部分,但也恰恰是攻克大眾VR中最重要一環。VR影視是VR視頻內容的終極呈現,從內容金字塔來看,位於金字塔頂、具有最高變現價值、最廣影響力的電影一層在VR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僅有對情節與剪輯要求不高的紀錄片,以及如《靈魂擺渡》《追凶者》《隱形人》等VR網劇、VR短劇出現,每集不足10分鐘,用戶粘性較低。與此同時,影視主要依靠C端變現,而現在VR終端數量的消費者保有量依舊不高,達到一定的C端量還需要時間。 半路殺出的黑馬——VR行銷 令人意外的是,蘭亭數字2016年的VR行銷業務竟然構成了公司行銷最大的部分,成為現金流的重要來源。在內容嘗試中他們發現,VR內容很容易引導用戶荷爾蒙的出現和散發,如果這時候再輔以VR的數據收集與沉浸感,可以促進銷售、吸引噱頭等。 事實上,不少大品牌自2015年起都對VR行銷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Dior、豐田、迪士尼、LV等。對於消費者而言,大品牌本身就是一個熟悉的IP,而VR廣告片普遍時間較短、製作精良、畫面優美又或是情節有趣,是完成度較高的輕度內容,能夠受到消費者與廣告主的歡迎。 去年12月時,手機廣告公司、VR廣告界先鋒Airpush曾經發佈了一份VR廣告效果研究報導。研究對比了VirtualSKY的廣告和傳統廣告相比,在內容參與,品牌認知,品牌行為和品牌整合觀念四個方面產生的品牌提升作用。結果顯示,採用以上指標,VR廣告比傳統視頻廣告有效1.5到1.8倍,尤其是在產品記憶方面,在所有的品牌測試中沉浸式VR廣告都有效至少8倍,內容分享率上至少提高2倍。 在行銷方面,蘭亭為寶潔和淘寶做了首次交互劇情+虛擬購物的VR微電影《我的VR男女友》,由楊洋和迪麗熱巴主演,最終以1.4億微博關注度、5400萬視頻點擊量、周銷量超月銷量三倍的數據收官。隨後,還為賓士、聯合利華、寶馬、TCL等品牌推出了系列VR行銷內容。莊繼順說,2017年蘭亭數字將會加入大數據收集,並在近期發佈跟聯合利華合作的用戶大數據VR調研系統。 就在幾天前,VR廣告製作創企SubVRsive才剛剛獲得一筆來自WWP公司的400萬美元的融資。SubVRsive的客戶包括了獅門娛樂、Procter & Gamble等,投資方WWP是世界上最大的傳播集團之一,去年11月曾與IMAX等公司一起參與創立5000萬美元的VR內容基金。 結語:VR設備推廣的過渡期 一方面,VR直播、VR行銷都屬於輕度內容,而VR影視——尤其是高質量故事片——屬於重度內容,用戶粘性高;因此VR直播、VR行銷的熱,與VR影視的冷,既證明了VR重度內容的缺失,也證明了在VR內容發展初期,輕度內容更易變現。 另一方面,現階段的較熱的VR直播還是以演唱會、晚會等的企業主導直播為主,VR行銷則更是由企業廣告主推進的,也側面證明了現在的VR內容還是以B端為主導生產,離平臺與UCG還很遠。 VR內容細分板塊眾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成可交互的遊戲應用類,與不可交互的全景視頻類——VR視頻、VR直播、VR網劇等等都屬於全景視頻。有關全景視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VR技術,我們暫且不論,畢竟它已經成為絕大多數用戶走向VR時代的必經之路,是VR終端設備推廣的重要過渡途徑。 不過全景視頻更像是在既有二維畫面的同時增加一個VR功能,並沒有多少為了VR而專門打造的內容。這種雞肋的非剛需產品是無法令觀眾長時間忍受VR硬體帶來的不適、畫面不清晰、流量巨大等諸多問題的,畢竟專門為平面顯示打造的內容只有平面觀影效果最好。想要真正形成VR用戶粘性,內容製作方需要為VR量體裁衣,製作出符合VR特質的作品來,只有那時觀眾才真正願意為VR買單。 source from tech.caijing.com.cn  ...

Read More

騰訊上線巨幕資訊流廣告,人均停留時長超60秒

2月10日,騰訊新聞客戶端巨幕資訊流廣告正式上線,由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的年度動作大片《極限特工:終極回歸》成為巨幕資訊流的首家廣告主。巨幕資訊流廣告憑藉極速加載的全屏落地頁資訊流廣告形式,可展現更為豐富的品牌資訊,為用戶帶來完全沉浸式的交互體驗,真正實現廣告即內容的原生體驗。   原生沉浸環境,大幅提升點擊轉化率   巨幕資訊流廣告通過與上下文特徵匹配,從而培養出用戶的成長性閱讀習慣,並將其進行即時動態更新,最大化用戶的即時興趣價值,提升用戶點擊意願。研究數據表明,通過此種形式可將平均點擊率提升20%,平均轉化率提升15%。   此外,巨幕資訊流還通過破譯用戶大腦,借助創意素材實現品牌行銷讀心術。在向用戶推送過程中,匹配用戶興趣標籤,分素材進行定向精准推送。在結合用戶使用場景時,真實可靠的廣告素材能夠帶來更佳的CTR轉化。   在展現形式上,客戶端導航欄完全消失,用戶以全屏形式觀賞廣告,展現更多細節,可完整感受品牌理念。   豐富形式更多細節極速展現,人均停留時長超60秒   在內容構成上,巨幕資訊流擁有豐富的可使用模組,包含圖片、長短視頻、文字、全景圖片、多圖模組以及按鈕範本等,堪稱品牌MINI官網,可實現廣告主的無限創意。據內測顯示,原生廣告頁面人均停留時長超過60秒。   更重要的是,儘管巨幕資訊流廣告形式多樣細節豐富,卻可實現毫無停頓的極速加載,加載速度相比移動網頁提高了10倍,用戶無需等待即可載入,並能一鍵跳轉至品牌電商頁面,實現與品牌的無縫溝通。   source from...

Read More

FB封殺中國App廣告 國內的玩法到國外行不通了?

Facebook“暫停所有中國區工具類應用廣告”,在向某家廣告代理公司以郵件形式發送的通知函中,Facebook表示,由於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區工具類應用廣告主違規行為較多,所以Facebook決定暫停所有中國區工具類應用廣告主廣告,其中,清理類和電池類是重點對象。 在郵件中,Facebook明確要求該代理公司“主動暫停所有清理類和電池類App的廣告(包括內投和外投)”。對於違規原因的解釋,Facebook表示“主要是廣告欺騙用戶”,包括“比如告訴用戶手機記憶體滿了等”,企業如此行銷的目的就是誘導下載。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之前,Google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公司在2016年移除了總計17億條“壞廣告”,數量是前一年的兩倍多。 就在向該廣告代理公司發送暫停中國區工具類應用郵件之前,Facebook公佈的2016年四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為88.09億美元,廣告收入為86.29億美元,占比達97.95%。 在Facebook公佈的2016年四季度財報裏,來自亞太區的廣告收入為13.37億美元,占Facebook該季度廣告收入總比的15.49%。因此,此次暫停中國區工具類應用廣告投放的決定,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Facebook未來的營收。 暫停廣告投放的決定,或許與Facebook想要提高用戶體驗有關,儘管在過去的一個季度裏,該社交平臺擁有了18.6億月活躍用戶,其中移動端為17.4億,占比達93.54%,但包括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內的Facebook高管,曾不無擔心地表示,過多的廣告內容或許會造成用戶流失。 Facebook“壯士斷腕”,且重點是Facebook向中國App開炮,無疑影響了中國App出海步伐。有海外代理商人員表示,諸如獵豹、UC等產品的海外戰略成功後,國內跟隨者眾多,經常出現不顧用戶體驗、砸錢買量甚至惡意推廣來獲取用戶的行為,Facebook的整治行動將改善這一局面。 Google Play、App Store、Facebook等應用商店和社交網路,是海外互聯網最重要的優質流量來源之一。這些官方商店的推薦,更傾向於應用的產品品質和創新。尤其是Facebook和Google幾乎就代表了美國線上廣告業的大半江山,而它們的動向無疑表達出了清晰的態度:對於互聯網廣告內容的監管將在未來趨於嚴格。 在Facebook“臨時禁令”之前,就有中國明星App無法通過App Store或Google Play審核,或者被下架的新聞屢見不鮮,其中最為詬病的就是“為了快速獲取用戶採用了誘導用戶安裝甚至恐嚇用戶”等Google明令禁止的惡意推廣方式。 在海外運營推廣產品,和國內本質上區別不大,歸根結底,除了做好產品贏得口碑,最直接的方式依然還是通過管道分發獲得流量。創業者在初期要快速獲得用戶,想要走捷徑的心情可理解,但不能不擇手段,海外的違規成本較國內更高,處罰更嚴。 source fr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