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谷歌王冠上的明珠,人類查詢世界信息的方式——有了大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威脅到我們所熟悉的互聯網;如果放任它們繼續發展,且不加以控制,那麼其造成的後果將是深遠和嚴峻的。總的來說,這些威脅被稱為“暗物質”。

“暗物質”是什麼?

這裡的“暗物質”是指互聯網上搜索引擎無法看到、索引或搜索的信息,這樣的“暗物質”越多,谷歌的未來就越黯淡。 “暗物質”隱藏在應用、社交網絡以及單頁面架構當中。

互聯網“暗物質”之所以如此危險和難以阻擋,其原因在於它背後的技術也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如果這種增長繼續下去,“暗物質”可能超過可見信息,那不僅將摧毀谷歌搜索,而且
還會吞噬世界的信息,將其鎖定在私有網絡當中。

我們知不知道存在多少“暗物質”呢?就像宇宙中的暗物質一樣,我們很難直接判斷。但是,我們可以測量“暗物質”對相鄰互聯網市場的影響。舉例來說,當你考察一下搜索廣告收入數據時,這個
問題就會變得異常清晰。自從在上世紀 90 年末問世以來,搜索業務從數字廣告收入中攫取的份額就在不斷增加。但在2016 年,美國互動廣告局(IAB)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該機構發布數據稱,
作為谷歌的搖錢樹,其搜索廣告業務的收入第一次出現了下降;與此同時,作為世界最大的“暗物質”生產者,Facebook 卻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強勁的收入增長。
一些戲劇性的事情已經發生。

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覆蓋了極其廣泛的互聯網用戶,世界上 31%的人至少擁有一個社交網絡賬戶。而且,發佈在社交網絡的內容數量是非常驚人的。在 60 秒之內,有將近 400 萬個帖子會被發佈到
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而 YouTube 則會上傳時長達 400 小時的視頻。與此同時,谷歌要處理 300 萬個搜索請求。

這些社交網絡是被私人控制的。雖然Facebook 的內容目前是可搜索的,但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g)可以在任何時候做出決定,讓Facebook 和Instagram 的內容對外部搜索引擎關上大
門,從而在瞬間把互聯網的一大片區域轉變為“暗物質”。谷歌可以選擇把 YouTube 的視頻限制為僅允許自家引擎進行搜索。 Twitter 可以在搜索結果頁面中禁止顯示特定的推文。這些社交網絡
平台都有可能變成私有網絡。
私有互聯網的概念變成現實會是什麼樣子呢?有鑑於 2016 年的總統大選,我們正在了解更多關於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s)的事情,這種機制助長了前所未有的確認偏誤,在社交媒體和搜索
中都有它的身影。隨著互聯網“暗物質”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

在 60秒之內,有將近 400萬個帖子會被發佈到 Facebook、Twitter和 Instagram。

應用定義了現代的移動生活。問題是,它們完全獨立於可搜索的網絡,彷彿理應如此。應用的誕生是對第一代 iPhone 所存在技術限製做出的反應,它們已經發展成為當前技術時代精神的核心主題。
搜索引擎的爬蟲程序無法訪問原生應用的編譯代碼,它們獨立於移動瀏覽器。作為其架構方式帶來的實際結果,應用之內的內容無法被搜索引擎訪問。

所以,除了少數例外,你輸入到自己手機的信息全都是“暗物質”。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有 85%是花在應用之內,他們的聯網生活也越來越多地被困在這些互不連接的孤島上。

我們仍在延續 2007 年確定下來的路線方針。自那以後,移動瀏覽器和設備已經強大了很多,連接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那麼,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掙脫原生應用的限制呢?

單頁面架構

網頁為原生應用提供的替代方案無助於解決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單頁面網站和網頁應用,雖然極簡主義的單頁面操作可能很漂亮,而且已經廣為流行(儘管開發者社區也有一些人持保留
態度),但就像是原生應用一樣,它們同樣寄身於各自不可搜索的“泡沫”之內。這是因為,單頁面應用之內的可索引數據並不存儲為可搜索的 HTML 文件,而是隱藏在可執行的 Java 代碼之後——對
傳統的搜索引擎爬蟲程序來說,那相當於亂碼。

好吧,情況並不完全是這樣。谷歌已經升級了自己的爬蟲技術,使之能夠看到 Java 背後的數據。問題在於,你必須按照谷歌的規範來建立自己的網站。對很多公司來說,那樣的要求太離譜了。不
過,那將置其他搜索服務提供商或基於其他技術開發的單頁面應用於何地?那將讓希望使用其他搜索引擎(比如 Bing 或 DuckDuckGo)的用戶如何自處?單頁面設計擁有顯而易見的好處——比如對用戶友好以及可以減少服務器的負擔——但這些好處是否值得我們放棄讓網頁可以進行搜索引擎優化(SEO)的能力呢?

展望未來

如果你把這些問題抽象化,你就可以看出這是怎麼一回事。作為我們互聯網的核心以及當前人類依賴的信息範式,搜索將在“暗物質”的重壓之下分崩離析。在我看來,我們有兩種選擇:

1.谷歌搜索倖存下來,世界都迎合它的需求,“暗物質”的生產者發生變化。原生應用將變得可以進行搜索引擎優化,或者向網頁遷移;單頁面應用將根據搜索需要進行開發;而社交網絡將向搜索引擎敞開大門。

2.谷歌搜索壽終正寢,新的事物會崛起並取而代之——它要能夠搜索“暗物質”。試想一下,蘋果開發了一種可以索引編譯代碼的搜索技術。 Facebook 的社交搜索崛起成為社交網絡平台的首選搜索選項。我們目前熟知的網頁則變成了一潭死水,成了互聯網的落伍者。

哪一種情境最好?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因你問的人不同而異。但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知道誰勝出了呢?

雖然大眾媒體熱衷於鼓吹這種事,但很多範式轉變並不是在一個單一的、關鍵的“尤里卡”時刻完成的。它們是演進,而不是事件;它們是多年工作所達到的高潮,這些工作是眾多偉大頭腦為解決一個大問題而做出的努力。

史蒂文·約翰遜(Steven Johnson)所謂的“相鄰可能”(adjacent possible),即通過創新梯陣帶來一種持久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決定誰能贏得未來信息控制權的戰場。在未來十年,這將成為各大科技巨頭的“權力遊戲”。

● 谷歌和 Facebook 將分別利用 Angular 和 React 這些武器,競先爭取成為單頁面架構和網頁應用的主導者。

● 谷歌將試圖在 ECMA 委員會掌握 Java 編程語言的話語權,從側面對 Facebook 發起攻擊,而後者也將做出反應。

● 蘋果會跟谷歌在另一個戰場上纏鬥不休,雙方的焦點是通過深度鏈接技術實現的偽索引原生應用的控制權和合法性。

● 我們會看到微軟上演王者歸來,重拾榮耀嗎?

谷歌能夠保住王位嗎?或者,我們是否會看到谷歌王朝沒落,繼任者輪番上陣?

source from 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