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7

聖誕紅杯的套路太好用 現在星巴克又推出“季節杯”

星巴克的粉絲們不用等到聖誕新年季節,就可以捧著星巴克的特殊紙杯到處走來走去了。 3月末星巴克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推出了3款季節紙杯,來“慶祝”春季的到來。這三款紙杯去掉了星巴克原有的美人魚logo, 用了綠色、藍色與黃色幾款鮮明的暖色。這是星巴克第一次推出這樣所謂的“季節杯”,而且這個計劃似乎成為了一個常規項目,在即將到來的夏季與秋季也會有類似的杯子上市。 星巴克的季節杯 星巴克從1997年推出聖誕假日特殊紅杯,現在這種營銷策略似乎成了一種傳統。星巴克的紅色紙杯和特殊飲料變成了假日到來的一種信號。而這個有點莫名其妙的“季節杯”似乎也想延續這樣的套路,慶祝四季的變更。 不難看出,星巴克也想用同一套UGC杯子套路讓它們成為“網紅”。連在“季節杯”的宣傳中,星巴克直接鼓勵了大家在上面作畫,然後在社交網絡上曬壹下。它很懂得利用社交網絡的威力以及人們跟風的消費心理。 星巴克拿掉了logo,鼓勵妳在上面進行創作 聖誕紅杯的推出往往伴隨著星巴克假日季節的特殊飲料。在中國市場更是如此,這種特殊飲料往往比常規飲料貴6元錢左右。在特殊紙杯新鮮感的誘惑下,妳往往便會“順便”選擇了新出的季節飲料,來搭配手中的限量紙杯,星巴克的業績就由此被提升了。這輪“季節杯”也同樣會搭配春季特殊飲料上市——星巴克這一季的財報似乎就靠它了。 從設計上看季節杯的推出似乎也在幫助星巴克打破一些沈悶。精品咖啡店在全球的大城市之中不斷湧現,無論是門店於紙杯設計還是咖啡豆的選擇,都各有個性。雖然作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不至於受到這些獨立精品咖啡的沖擊,但是至少在品牌形象上,自己不能顯得過於老氣,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 特殊紙杯的設計,能夠減少星巴克的沈悶 但是星巴克也需要明白“物以稀為貴”的中國古話。季節紅杯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經典的營銷策略,也離不開“一年一度”的推廣頻率。如果按照每個季節都有特殊紙杯的話,消費者很有可能見怪不怪了。 source...

Read More

Facebook聯合亞馬遜推出Header Bidding,谷歌廣告業務將受威脅?

Facebook已經在數字展示廣告中占據主要地位。據eMarketer預計,今年該社交媒體巨頭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將攀升至39.1%,因為它的展示廣告銷售額是與最大競爭對手谷歌的三倍多。Alphabet公司(谷歌母公司)預計今年美國市場的展示廣告營收將達52億美元。 但Facebook的廣告收入很大程度上受限於自己的業務,如Facebook和Instagram。Facebook的廣告網絡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FAN),每年僅為該公司帶來幾億的凈廣告收入。但這個數字將在近期內顯著提升,因為Facebook最近宣布為所有移動網頁發行商(publishers)推出Header Bidding。這不僅是Facebook增加廣告收入的好機會,同時也將對Google展示廣告業務產生威脅。 發行商喜歡Header Bidding Header Bidding是一個網上廣告銷售系統,能夠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前,當用戶加載網頁時,發行商(publisher)會逐一檢查廣告網絡(ad networks),直到發現願意支付價格在網站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Google在廣告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發行商的搜索通常從Google開始,也從Google結束。 Header Bidding可讓發行商同時從多個廣告網絡中收集競價,並為自己的廣告位找到最高出價。因此,發行商可以收獲更多廣告收益,也讓較小的廣告網絡企業能與Google對抗。支持Header Bidding的廣告網絡越多,對發行商來說越好。Facebook表示,發行商在測試中發現廣告收入增長了10%至30%。 現在,Facebook正與亞馬遜及一些Header Bidding系統開發商合作,讓其廣告網絡接觸更多發行商。去年亞馬遜開發了一個Header Bidding解決方案,意圖讓其廣告業務實現可能的增長。由於亞馬遜雲計算方面支持了許多主要的網站,整合亞馬遜雲計算解決方案可能會更受發行商歡迎。 不斷擴大的廣告網絡 FAN仍然是Facebook一小部分營收來源。2016年初,FAN就達到了10億美元運營預期,但這只是總收入,Facebook的凈收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在去年Facebook第2季度的營收電話會議中,首席財務官Dave Wehner告訴分析師:“整體營收增長仍然主要受Facebook推動。Instagram顯然也正在對FAN做出貢獻。” 但是隨著Facebook面臨廣告加載量近乎飽和的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生改變。但隨著社交網絡用戶穩步增長以及互動性的增加,Facebook仍然很強勢。 此外,FAN的增長勢必會幫助Facebook抵消一些App上的業務衰退。事實上,由於FAN平臺廣告與Facebook內部廣告使用相同的定位數據,Facebook廣告主將傾向於購買更多廣告,特別是,如果Header Bidding能增加廣告主在發行商網站上贏得投標可能性的話。 FAN讓營銷人員有機會在Facebook,甚至是Facebook之外接觸Facebook受眾。管理層表示,FAN的覆蓋面比Facebook大 16%,現在大概每月能覆蓋10億人。 對谷歌的影響 FAN對發行商的價值在於,Facebook讓營銷人員在競價FAN廣告時,和競價Facebook廣告一樣。因此,第三方發行商得到的廣告競價就和Facebook上一樣(較高)。如果Facebook上的平均競價比Google高,可能會逼迫Google降低從發行商那裏收取的費率。 去年,Google從它的廣告網絡合作夥伴那裏得到了156億美元的總營收,它還向這些發行商支付了109億美元的收益分紅,約占70%。事實上,自2014年Header Bidding開始流行以來,發行商從谷歌那裏得到的營收分紅已經提高了兩個百分點。 Google表示:“Network Members的TAC價格增長主要受廣告購買從傳統向程序化轉變的影響。”隨著更多的廣告銷售轉向Header Bidding,以及更多廣告網絡(如Facebook)加入了競爭,Google將看到這一數字繼續攀升。 source...

Read More

為什麽大家現在願意為內容付費了?

我們需要免費廣告以外的模式。   最近1年來,付費訂閱逐漸成為了趨勢。為什麽大家一下子開始願意為內容付費了呢?原Youtube產品經理、現為VC機構Homebrew合夥人的Hunter Walk提出了他的看法。不過除了他列出的這些,文化的改變、在線人數的規模、以及商業模式的變遷也是原因之一。   Farhad Manjoo最近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中慶祝了一點,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似乎願意為內容付費了,這是件好事。Patreon的 CEO Jack Conte說:“我認為在文化方面已經發生了變化。新一代的人更關心社會影響。渴望用手中的金錢、時間和註意力去投票。”對此我表示同意,但我也認為,若幹其他趨勢的同時出現和觸發才導致這種直接支付(而不是免費+廣告模式)的增加。所以,除了千喜代文化以外,內容付費還因為以下幾點(不分先後):   對在線支付已經習慣:Amazon、iOS應用商店以及通常意義的電子商務已經使得大量消費者對在線支付感到習慣(中國的情況比美國甚至更加普遍)。此外,在線支付的使用阻力已經降低到一鍵點擊存儲的證書,TouchID等等。   為創作者而不是企業付費:直接向創作者付費(或者實現那種以個人名義支持對方的感覺)從未如此便捷過,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被迫通過中間商來進行交易。例如,Kickstarter、GoFundMe、Pateron以及Indiegogo這樣的眾籌/支持;通過Stripe的直接交易;像Esty這樣的市場;像Twitch這樣的打賞機制;像Ipsy和Michelle Phan這樣的電子商務附屬品。Ben Thompson的訂閱郵件我願意激動地付給他100美元。跟支付100美元給新聞集團相比這種感覺非常不一樣。這是品牌和真實性為什麽如此重要的另一個原因。   在單價方面,小眾內容需要比傳統的在線廣告有更高的溢價:互聯網促進了小眾內容。事實上很多創作者別無選擇,只能直接問受眾要錢,因為光靠廣告收入不足以支撐利基內容。如果只是放廣告的話妳每年只能從最狂熱的用戶那裏賺到少量的錢。如果妳還有會員交易可以轉化的話還可以再多賺一點。且不說美元3美元,哪怕是10美元的一筆支付,其LTV(生命周期總價值)也要高得多。   交易不是Google與Facebook的關註點:這裏還有個東西比較微妙。Facebook和Google,這兩個作為廣告網絡其實交易做得並不好,而且也不想把它變成自己的重心。這兩家寧願說服內容所有者通過廣告變現。為什麽?它們可以通過創造更多的存貨、更多的廣告主需求並且增加定向效率,通過完善廣告解決方案來增加收入。這些都可以在不需要對消費者增加負擔並且盡可能少地牽扯到內容創作者的情況下實現。此外,如果能逐步提高效率,這兩家還能從廣告商和發行商那裏賺取更多的預算和註意力。   現在,交易世界也在玩同樣的遊戲。賺更多錢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價格(對消費者不利)或者提高轉化率(迫使某人穿越轉化漏鬥,這既是藝術也是科學——這個是FB和Google所不擅長的)。所以Google和Facebook這個做不好就使得所有交易相關的模式對初創企業敞開了大門,而這意味著創作者可以有很多的實驗和選項,而不是只能依賴於雙寡頭壟斷的在線廣告。   source from...

Read More

小米要在印度重演互聯網營銷的輝煌

小米全球副總裁兼小米印度公司負責人Manu Kumar Jain宣布紅米4A在印度市場開售4分鐘就賣出超過25萬,目前月銷量已超過150萬,在這樣的良好形勢下小米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宣布要占有印度線上市場的半壁江山,似乎其互聯網營銷已在國內遭受挫折的情況下有望在印度重演輝煌。 小米的互聯網營銷在國內的輝煌。小米在2011年底發售第壹部手機,短短幾分鐘30萬部手機售罄,之後這種旺銷的情況壹直延續到2014年,2013年下半年它推出了面對中低端市場的紅米系列同樣廣受市場歡迎不斷上演短時間內搶光的火熱場面,這推動它在2014年三季度沖上國產第一和全球第三的位置。   2014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將互聯網營銷模式復制過去,同樣取得了成功,其多款手機在印度市場也不斷上演著迅速售罄的現象,當年四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奪得市場份額第五、中國手機品牌在當地的領頭羊地位。   不過還沒等小米舉杯慶祝,小米的互聯網營銷在國內市場和印度市場同時受挫。在國內市場,2015年起OPPO和vivo憑借線下渠道優勢迅速掘起,這兩家品牌2014年還在國產前四之外,2015年已成為國產前四,2016年更迅速超過小米奪得國內市場份額第壹和第三名,在全球市場則將小米擠出前五名。   2014年底,愛立信在印度市場起訴小米侵犯其專利要求在該市場禁售小米的手機,雖然憑借高通的反向授權其很快恢復在印度市場銷售,但是高速增長勢頭不再,到2014年三季度在該市場的出貨量更跌穿百萬,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排名也壹度跌至第七名。   在國內市場和印度市場都遭遇挫折的時候,小米積極尋找應對辦法。壹方面是繼續努力申請專利,開發自己的手機芯片增強核心技術,另壹方面與Intel、微軟等合作付出巨資收購它們的專利或獲取專利授權增強自身的專利實力;面對OPPO和vivo的競爭,迅速擴張自己的直營店小米之家,在印度市場則通過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設立制造廠支持印度制造以獲得當地的支持。   從結果來看,這些措施在中國市場起到的作用有限,去年小米整體出貨量同比下跌了36%。不過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則自去年二季度開始恢復增長,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連續創下季度新高,到去年四季度更奪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三的位置。   小米在印度市場取得成功與當年在中國市場的情形有相似之處。印度市場當下依然處於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階段,2016年印度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整體手機出貨量的比例在三分之壹左右,這意味著其智能手機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裏的用戶對高性價比的手機需求較大,小米的手機正是強調性價比優勢,其采用的互聯網營銷模式營銷成本較低也有助於它增強性價比優勢;印度的電商市場也在高速增長中,這有利於發揮小米的互聯網營銷優勢。   此外小米今年在印度市場正續建壹個新工廠,有望實現超過九成的手機在當地制造,在印度積極推動印度制造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贏得了當地的支持,這都是它取得成功的因素之壹。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有利因素以及小米自己的努力,今年它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將可能達到1800萬部,這有可能讓它奪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二的位置。 不過小米在印度市場也遭遇了在國內市場擊敗它的OPPO和vivo這兩個對手,vivo、OPPO去年四季度分別位居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二、第五,而在壹年以前它們尚未進入前五名,目前這樣對小米的夾擊態勢給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當然小米在國內市場受到的教訓讓它在印度市場早早改變了策略,已解除了與印度最大電商Flipkart的獨家合作協議,在強化線上渠道的同時加強與線下渠道的合作。   source...

Read More

Google 正在研發的新圖片社交產品,背後其實是用戶行為模式的改變

Google 旗下有壹眾通訊產品是壹件眾所周知的事情,Google 也壹直在這些產品上增加新功能,比如提供高質量視頻通話的 Duo,以及方便用戶在群組內共享文件的 Allo。國外科技媒體 Techcrunch 近期還獲得消息,稱 Google 還在研發壹款新的社交產品,可以讓用戶協作編輯圖片、再以多種形式進行共享——就像是 Path 的社交屬性加上了 Snapchat 的濾鏡功能。   Google 官方已經確認,這款產品正在內測階段,但是產品名還沒有最終確定。Google 在 2016 的 I/O 大會上發布了 Duo 和 Allo,有接近 Google 的信源向 Techcrunch 透露,這款新的社交產品也有望在今年 5 月的 Google I/O 大會上發布,但是不能保證最終是否能在 Google Play 中下載。   上周蘋果面向 iOS 用戶發布了壹款視頻剪輯產品 Clips,視頻的編輯門檻進壹步被降低,於是業界有猜測,稱 Google 此時推出壹款圖片協同編輯產品是為了防止用戶被 Clips 過多分流,而且部分功能可能和 Clips 類似。   Techcrunch 稱,這款產品的亮點絕不僅限於圖片編輯和濾鏡,事實上,Google 在產品中加入了很多計算機視覺功能(目前該功能主要被用在 YouTube 和 Google 的 圖片搜索功能中)。用戶在上傳圖片後,系統會自動進行圖像識別,幫助用戶打標簽,這些圖片未來也可以在 Google 中被任意搜索。   其實,Google 在 2011 年時就打過 Path 的主意,當 Path 獲得 850 萬美元融資時,Google 提出以 1 億美元的價格進行收購,但是被 Dave Morin(Path 的創始人、FB 的前高管)拒絕了,但是 Path 並沒有 Morin 想象中順風順水,15 年時, Path 被賣給了 韓國 IM 公司 Kakao Talk。   在社交這件事上,Google 壹直走得很別扭,Techcrunch 認為,Google 現在在社交產品上的策略就是“廣泛撒網、誤打誤撞”,所以與其說這是壹款“用戶協作圖片應用”,不如說這是“Google Photos 的升級版”。   去年 7 月,Googl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