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並沒有滿足於要征服火星,最近又將他的目光瞄準了人類大腦的處女地。 馬斯克入主的新公司Neuralink在3月下旬宣布,計劃將可植入大腦的設備直接與電腦連接。

在馬斯克公布這個概念後不久,Facebook發布了一項超前計劃,能夠讓用戶通過他們的想法輸入文字。想象十年之後的個人技術,這種情形出現的概率就會很高。谷歌未來學家Ray Kurzweil在三月份預測,到2030年左右科學家們將會我們的大腦連接到雲端,使我們更加聰明有意思。

當然,這些成為現實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但是,從面部識別技術到可穿戴設備,通過各種技術了解消費者的情緒變化已經成為現實。而各個品牌也可以使用這些工具來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廣告。

當我們分秒必爭地忙於各類事物時,廣告就是一種騷擾。另一方面,當我們無聊或感到饑腸轆轆時,我們也都有時間,不會介意去接受廣告。譬如此刻妳收到關於附近一家餐廳晚餐的話尤為如此。

雖然目前品牌可以根據用戶的位置和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但是還是無法利用最重要的因素:用戶的心態和情緒。研究表明,消費者在疲勞時更容易接受廣告。其他研究表明,如果迎合到消費者的樂觀情緒可以將數字廣告的效果提高40%。不少公司正在利用這些研究成果。 Affectiva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來為糖果商Mars以及CBS等客戶權衡消費者的情緒。 TVision采用微軟的Kinect技術來查看電視廣告播放時的環境,以及消費者在看廣告時的情緒。廣告代理M&C Saatchi也在戶外廣告中嘗試使用路人表情來做A / B測試,從而把獲得最多笑容的廣告留下來。

在測試中,基於MRI的神經營銷是比標準營銷能夠獲得更為準確的銷售指標。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情緒變化也有助於看到這些廣告的功效。這對於所有營銷人員來說都是行業遊戲規則的改變。

很容易看出這一切將走向何方:營銷人員可能會了解消費者的情緒狀態,並確定他們是饑餓還是疲憊,並為其提供合適的廣告服務。也許Facebook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的想法,“我現在就喜歡一個漢堡”,然後再將一個廣告指向最近的漢堡王。

同樣,新的可穿戴設備將使我們更接近這個夢想,EEG可以測量腦電波和脈搏等生理指標,如,幫助營銷人員確定消費者何時更容易接受廣告。隨著科學的進步,營銷人員更容易確定消費者的情緒動機,從自我完善到外部刺激不斷促使他們與品牌互動。

這真是一種瘋狂,但又是多麽合情合理。讀心將成為營銷人員成就的頂峰。他們不必再使用技巧和心理來促使消費者購買東西,而是只使用科學工具來深入了解消費者。從那裏,向消費者傳遞消息並不是那麽困難。

這種情況下當然表現出各種倫理難題。許多消費者會顧忌他們的思想和面部表情被人分析,他們有權利拒絕。因此這種情感分析需要權限的開放。

但從事實看來,消費者已經放棄了Facebook和Google的數據和隱私權以換取免費服務。要求他們朝這個方向邁出新的一步不會太難。另一方面,從行動到思想分析對消費者來說或許太過遙遠。

鑒於這項技術到底會發展多塊尚不得知,我們應當盡快有一個答案。

source from tech.163.com